EN
新闻动态
教师党支部观影《1921》 重温百年大党诞生历程
发布时间:2021-07-20        浏览次数:72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于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拥有超过9500万党员、100年历史的大党,为何具有如此的魅力,当年是如何诞生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1714日晚,计算机学院教师党支部来到环球港海上明珠电影院,集体观看建党百周年献礼片《1921》。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副院长陈蕾及教师支部党员二十余人参加此次集中观影活动。

这部影片全景式重现了一百年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刻。为救国救民、寻求真理,一批仁人志士勇敢地站出来,学习先进知识,在轰轰烈烈地行动中承担起救亡图存重任。其中一拨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克服困难相聚上海,最后在嘉兴南湖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观看影片,全体党员更好地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以及建党初心,更好地理解人民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党员们结合岗位工作,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

徐飞观后感:

1921》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探寻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仅用28年就改变旧中国的初心动力。电影中李达同志冒着被特务抓捕的危险,去印刷厂将“百姓”修改为“人民”,因为“百姓是泛指,人民是主人”。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初心和使命,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天龙观后感:

看过《1921》,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此次通过观影的形式学习党史,给了我一次深刻的印象,通过多种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展现,让我进一步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并更加坚定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理想信念。通过观影也让我明白革命事业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有历史的耐心和恒心,以此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钱鸿观后感:

电影《1921》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电影时长虽只有两个小时左右,但能强烈感受到先辈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排除万难,不畏牺牲,凭着满腔热血与先进思想,团结先进积极分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建党10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艰辛和努力难以想象。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金博观后感:

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了电影《1921》后,思绪良多。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华民族前途一片凶险的背景下成立,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不能主导自己命运,革命先驱们在那个时刻对未来的发展也尚未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是十月革命与马列主义的引导,党带领中国人民突破列强的重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100年前的大革命时代,但正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前辈身怀大义,扛起救国救民、民族复兴的大旗,将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逐步团结在马列主义革命道路上,才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叶健观后感:

通过观看电影《1921》,让我们重温了一百年前,国家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军阀混战,积弱贫困,民不聊生,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等出席中共一大的各地代表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活动,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我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及妻王会悟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翻天覆地的事件。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9500多万党员,我们的党始终坚持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拥护。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

何高奇观后感

这是一部尊重史实、气势磅礴的大片!她把我们拉近到那个血雨腥风、民不聊生、黑暗笼罩的时代,更让我们感受到仁人志士冲锋在前的果敢和坚定。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李达和王会悟在阳台上唱《国际歌》,当“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预备着去打死战吧”响起,我自己也不禁激动起来。虽然曾听过《国际歌》,但此情此景,感触更加深刻,那就是一定要朝着目标,坚定往前走。另一个场景是李达赶去印刷厂,将“百姓”修改为“人民”。从字面的差异到蕴意的差异,体现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党,心中装的永远是伟大的人民。



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 200062

沪ICP备05003394


Copyright 20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