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下午,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燕率队莅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专题交流,随行人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等单位代表。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余佳、院长张桂戌及科研团队代表出席座谈,双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与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普陀区数据局副局长(挂职)、计算机学院教授王晓玲主持交流会。
会议伊始,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桂戌代表学院对到访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知识产权专家莅临我院,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及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随后,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燕系统介绍了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职能及服务体系建设。她指出,知识产权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她表示,希望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构建高校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专题分享环节,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姜柳青重点介绍了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的特色服务举措。不仅提供专利预审服务、知识产权专业培训,还搭建专利供需对接平台——“专利超市”,推荐区内优质企业帮助教师完成专利申请及转让等。
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所所长黄澄重点介绍了专利快速维权与保护机制,并指出当前专利申请量激增,但部分专利文件撰写质量有待提高,他建议发明人与知识产权代理人充分沟通,确保申请材料的规范性和技术披露的完整性。
普陀区知识产权局专利预审员骆顺飞详细讲解了专利预审流程,强调预审合格后可进入快速通道,大幅缩短审查周期,提高授权率。他提醒科研人员注意专利的新颖性,建议在发表论文前优先提交专利申请,避免影响授权前景。
普陀区数据局副局长(挂职)、计算机学院王晓玲教授结合科研实践提出,高校在横向合作中产出的专利通常具备显著的市场应用潜力,但当前教师团队普遍面临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的专业挑战。建议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使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于技术创新,同时确保专利成果得到专业化运营与保护。
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服务平台董事长潘熙指出,我国正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需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他建议加强专利的产业导向,避免仅为职称评定而申请,真正推动技术落地。
在自由研讨环节,双方就国际专利申请、校企合作中的权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宋缨等做了详细解答。
学院党委书记余佳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此次交流不仅为我院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实务指导,更搭建了校地协同创新的重要桥梁;期待以此次座谈为契机,与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专利培育、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
撰稿:阮纽
摄影:韩璐